首页  中心概况  政策文件  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科技交流 
科研平台     
 仪器设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

1 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中心在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设立若干研究所。包括炼铁新技术研究所、炼钢新技术研究所、冶金资源研究所、低碳冶金研究所、有色冶金研究所、铁合金研究所。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在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关键技术创新开发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协同创新中心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创新中心的运行行为;创新中心多次召开会议,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到目前为止,已制定了财务、资产、人事、科研等方面的各类管理办法,并经过了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2 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平台

协同创新中心现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减排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冶金工程与资源综合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金属材料与加工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建筑用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马钢技术中心、莱钢技术中心、宝钢中央研究院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研发平台。

3 研发平台的条件保障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依托的各科研平台先后获得过国家发改委、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采取中心与学校共有、与地方政府共建、与协作单位共享等模式,完成各方向实验室的改造、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和运行。

学校为中心配置了科研用房,确定科研编制,进行设备建设、提供运行经费等。科研用房进行统筹规划,目前在科技楼有超过5000平米的用房,在已有基础上,投入1000余万元进行设备和实验室建设。

学校和马鞍山市政府共建“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市政府三年投入800万元用于研究院的建设,研究院中设立了资源利用和新材料技术4个研究所,用于开展冶金资源的高效利用的技术开发。

冶金工程获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5年期建设资助,年均200万元、5年共计1000万元。我校今年获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其中重点建设专业包括冶金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年内将获得800万元专业建设经费用于中心人才建设。

协同创新中心各成员单位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研究成果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从企业获得大量的研究项目。和宝钢、马钢、莱钢以及其他企业合作的与资源利用相关的项目近几年有40余项,年均经费500万元。

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人员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科技部的项目,共计30余项,每年科研经费30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支持,使中心的研究方向得到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室的建设。

4 仪器设备

该领域已经聚集了公共分析、学科平台以及能够用于成果转化的仪器设备。整合构建的化学及材料理化测试中心公共检测设备102(),总资产2670万元。以冶金矿产资源、冶金二次资源、有色二次资源以及冶金工艺过程清洁生产与减排等方向构建的学科平台设备共计207() 价值3720万元。

5 图书资料、资源库。

学校图书馆目前有馆藏纸质文献170余万册、电子图书8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77个。在资源利用上,图书馆采用全开放管理服务模式,使用效果好、馆藏资源利用率逐年提高,这协同中心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另外,协同中心建有自身的各类数据库,如中国铁矿资源数据库、冶金二次资源数据库(在建)等,为中心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支持。

版权所有:冶金资源洁净高效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