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概况  政策文件  人才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科技交流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论文 专利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为破解冶金生产过程高资源、高能源消耗和高污染排放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人才与平台优势,扎实开展冶金一次、二次资源高效利用基础研究和冶金清洁生产与减排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通过科研任务,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单位技术创新,支撑地方和行业发展。

1.钢铁工业是煤炭消耗和CO2排放的大户,其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16%。钢铁企业能耗的70%集中在炼铁工序,氧气高炉可以突破当前高炉炼铁工艺的发展瓶颈,朝着极低燃料比、极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是低碳炼铁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安徽工业大学与宝钢集团、马钢集团共同开展此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多种燃料混合喷吹新型燃烧器,探明了纯氧条件下多相多种燃料同步热解燃烧行为,实现了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调节,研究了高反应性炭对铁矿还原与煤气转化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高炉内温度场、流场分布,在理论上得到高炉顺行并产生符合要求的铁水和高品质炉顶煤气的可行性方案。

2.开发的低成本少渣炼钢洁净生产新工艺自2012年开始,先后在马钢、天津钢铁、常州中天钢铁等钢铁冶金企业付诸实施。以该工艺技术为核心内容的“高效转炉能量高效利用与低排放技术集成与创新”技术成果,20194月,经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以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为组长的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3-2015年,开发的“熔融铜渣有价组分资源化利用关键新技术”为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新增效益超3亿元,减少废渣排放近400万吨,该成果于2016年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委员会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及协同单位的支持,协同中心通过基础研究和中试试验,在转炉钢渣回收利用、铁尾矿全量资源化利用、炼焦系统污染物控制与二次资源清洁利用、焦炉系统优化与脱硝技术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经进一步完善优化,形成了多个工程化示范。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建设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

4.在钢渣资源化利用利用方面,开发的“钢渣复合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得到规模化应用,获得201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钢渣在线实时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在马钢获得应用,获2015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实现工业固废多产业耦合利用生态链接的关键技术产业化,可大量利用钢渣、粉煤灰、工业石膏等工业固废,推荐申报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5.在烟尘超低排放方面,开发的“冶金烟尘超低排放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在马钢欣创环保等单位得到应用,获得2018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的烧结烟气SO2/NOx/二噁英协同减排关键技术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8年马钢、梅山钢铁和常州中天钢铁烧结机成功应用,以该技术为核心的“基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经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通过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冶金生产流程关键技术的研究,申请一种烧结过程的在线脱硫方法、一种烧结过程的脱硫剂加入装置及在线脱硫系统等发明专利12项,授权一种烟气脱硫渣墙体砖的制备方法等发明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49篇,到校科研经费1100余万元。同时新承担新型电子废物熔池熔炼富集回收稀贵金属的基础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及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44项。

7.在重点研究方向的协同研究中,尿素法烧结生产脱硫获得阶段性成果,在马钢烧结生产现场开展的中试试验脱硫效果明显,多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基于合作成果申报获批省科技攻关项目,基本实现烧结生产过程的尿素法脱硫。

版权所有:冶金资源洁净高效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管理中心